十大环保人物20名候选人公示 网络投票启动
天健网消息(记者 韩晓菲)由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环保局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大连市“十大环保人物评选活动”目前已进入投票阶段,20名候选人即日起对社会公示,市民 从5月17日8点开始即可登陆天健网,为您心中的环保人物投上宝贵一票,同时也可将刊登在报纸上的选票剪下邮寄至活动办公室。网络投票截止时间为5月24 日17点。
据了解,本次评选活动从4月份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市民纷纷打电 话、发邮件咨询评选活动的相关事宜,并积极举荐身边践行环保,为我市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的典型。一个月以来,通过社会推荐、单位推荐、他人推荐、个人自荐等 方式共选拔、推荐了50余名个人或集体候选人。
经过活动小组办公室逐一审核和评委会认真遴选,于丽琴、于跃俊、王志升、王德世、 王德富、刘景泰、曲木兰、李中军、陈涛、张昌军、杨佳箴、郑晓宁、周集体、宫英海、郝方林、贺兴基、董金庆、鹤田 晓(日籍)、霍劼芳(以上候选人物按姓氏笔画排序)以及大连东达水务有限公司(团体)等20名个人及团体脱颖而出,正式确定为第四届大连市十大环保人物候 选人。
据悉,20位候选人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团体,他们当中有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 教师、农民、退休职工、普通居民等,尽管他们年龄、职业、经历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环保理念融入在工作、生活中,并付诸实际行动。 他们的事迹将为广大市民关心环保、参与环保注入正能量,成为带动市民参与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大连的榜样。
按照此次评选活动安排,5月末评委会将根据专家评审组评选、网络投票和报纸投票情况,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出十位环保人物,“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后将公布评选结果并举行颁奖仪式。
附:候选人事迹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
编号01:“小巷总理”为社区环保终日奔波
于丽琴:中山区葵英街道林海社区书记。她被称 为“小巷总理”,为了让社区成为绿色家园,她积极倡导并为垃圾存放、噪声控制等终日奔波。5年来,她带领社区种植大树4千多棵,草坪9万余平方米,使社区 绿化面积达到了75%以上。她积极与物业公司沟通,制定了多种管理制度,做到了垃圾分类定点存放,不断减少垃圾数量和增加垃圾资源再利用。
编号02:他常常这样讲:咱们的日子苦一点儿,大连“水碗”就甜一点儿
于跃俊:庄河市塔岭镇石岭村村委会主任。石岭 村位于英那河水库东岸。2000年开始,他自行打捞库区上游漂浮垃圾,一直坚持了6年。2006年,在他的带领下,有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打捞垃圾600 余吨。又多方筹措资金,修建了800多个卫生厕所、400多个沼气池和垃圾填埋场,解决了全村粪尿及垃圾向库区排放污染问题。以他的行动感染和带动了全村 村民,在水源地周边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使石岭村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
编号03:七旬老人,收集各国垃圾箱资料,自制垃圾分类箱
王志升:退休工程师。自1996年退休以来,为了传播先进的环保理念,先后到过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不关心风景名胜,却用心记录下国外的环保措施,并收集各类国外的垃圾箱样本,自己研究设计。不但在自己所在社区宣传环保,而且走街串巷到其他社区和学校进行环保知识讲座。
编号04:“往改善老百姓生活环境上花钱,怎么花都不过分。”
王德世:大连炮台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 会主任,炮台街道党委书记。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街道每年栽植树木300万株以上,森林覆盖率已达56%;投入3600多万,改造15.8公里长的“臭 水河”——炮台大河,街区实现雨污分离;投入500万元建设20个垃圾场、1300多个垃圾点(箱);成立了街道环卫队,配备了60多辆卫生清扫车和25 辆垃圾清运车,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极大改善街道的卫生环境。
编号05:建造人工湿地,保护饮用水源
王德富:旅顺口区龙头街道王家村村主任。在他 的积极倡导下,投资两千余万元对以往老百姓随意倾倒垃圾和污水的河套进行了彻底整治,打造成一条1000余米的景观河,下大气力对水库上游山体、河流、库 区周边进行绿化和集中治理。利用“人工湿地”这一综合生态系统,对水库上游的地表水进行了有效处理,大大改善了小孤山水库饮用水源的水质。
编号06:主持制定了14项国家级环境监测新标准
刘景泰: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从事环境 监测20余年。“7.16”事件发生后,他和同事们奋战了三个多月,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空气和海水等监测数据,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他所带 团队的努力下,我市大气、水和土壤等方面环境监测水平均处于国内前列,2012年在全省率先按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向社会发布PM2.5等六项实时空气质量 数据。他是辽宁省仅有的三位环保部指定的培训讲师之一。
编号07:从职员到公司经理,她都是环保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
曲木兰: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大连及营 口分公司经理。2002年,她还是公司职员时就热心环保公益事业,至今已累计环保志愿服务超过1000小时。2005年成为公司经理后,积极倡导环保公益 活动,公司环保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2000多人,持续多年参加保护海洋、清扫海滩、海岸调查、环保嘉年华、种植志愿者林等数十项环保活动。让更多的人行动 起来,从我做起,践行环保理念。
编号08:关爱生命,绿色造船
李中军: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安环二部部长。他主 持开展多项科技攻关,采用滑道滚珠式下水新工艺,大大削减了入海污染物排放。从2009年开始,李中军和他的团队夙兴夜寐,总投资近亿元的三个污水处理站 一年内相继投入使用。不仅企业污水,周边居民污水也一并回收处理。力促企业斥巨资新建39间环保涂装厂房,彻底消除了露天涂装污染,环保投资7亿元,占总 投资30%。
编号09:3年夜以继日的坚守,把污染大户变成减排模范
陈 涛:国电电力大连开发区热电厂生产技术 部副主任。2008年,他提出并主持了该厂4台机组的脱硫系统改造。日夜值守在工地现场,不断摸索调试,加大运行投入,设施脱硫效率高于国家要求。 2012年,他顶住资金压力,带领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用了仅仅42天时间,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总投资1800余万的脱硫脱硝项目升级改造的前期设计。目 前,新机组烟尘排放已经提前达到了2014年即将实施的环保新标准。
编号10:他用手中的笔“捍卫”碧海蓝天,书写人与环境间的关系
张昌军:作家。他撰写的《关于实施蓝海战略的建议》,积极为国家环境建设建言献策。他的《红树之恋》是我国第一部环境文化长篇小说,被赞誉为现代版的《水经注》。致力于环境文化事业,中国作家网、东北作家网、新华网等60余家网站和媒体广为赞誉。
编号11:自费16余万元护鸟,让1013只野生鸟重返蓝天
杨佳箴:旅顺口区百鸟园经理。曾经,他以猎鸟 为生,国家禁猎以后,开始规模化养鸟。1999年,在旅顺口区白玉山建立了观赏性质的百鸟园。之后,开始与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 展野生鸟类救治,通过多年钻研,摸索出一整套有效的鸟类诊疗方法。到目前为止,14年共救治鸟类1013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400余只。
编号12:建设东北第一座县级垃圾处理厂
郑晓宁:瓦房店市垃圾处理厂厂长。他全程参与 了东北第一座县级垃圾处理厂设计建设工作。为了尽快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处理厂建设,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昼夜跟班检查,与施工和监理单位成天吃住在工 地,即使重病也不下火线,保证了垃圾处理厂保质保量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使该厂成为国家最高级填埋场。
编号13:从事环保科研30年,解决了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难题
周集体: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 师,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30年来,他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环保人才,而且由他领衔研发的高效基因工程菌广泛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工程建设至今已达 143项。每年可处理污水1.5亿吨,减排污染物23万吨。创造了东北特钢集团含酚废水的处理,北海热电厂中水回用项目等多个大型、高难度废水处理的典 范。至今已申请发明专利53项。
编号14:让学生在生态校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宫英海:西岗区八一小学校长。他调任到哪个学 校,就把生态环保教学理念带到哪儿,在新石路小学任校长时创建了绿色学校,之后任红岩小学校长,又创建国际生态学校。在校园里,利用走廊的每一寸空间传承 文化,利用绿色“墙壁文章”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好习惯,通过“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感动于自然、感恩于自然。
编号15:在他的带领下,一座生态、智慧、可持续发展的新城正在崛起
郝方林:甘井子区委书记、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 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他和他的团队把国际著名生态城市建设理念融入新城规划建设,在保护原有生态的前提下,建设代表大连未来高度的新兴城市中心区和世 界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在生态城建设中,通过森林、环境、能源、建筑、交通等八个方面予以突出。在区域内规划建设环境监测子站和污水处理厂。应用雨水回 收、空气热泵、太阳能、LED等环保生态技术,使区域内资源、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编号16:曾经是一位化工企业的领导,退休后以“赎罪”的心态做小学生的环保辅导员
贺兴基:退休职工。2004年退休后,他选择 了做环保志愿者,为环境保护做着孜孜不倦的努力。2007年开始为中山区秀月小学做课外环保辅导员。他培养孩子们“从我做起,从身边环境做起,从力所能及 的小事做起”的理念,引导、鼓励他们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组织孩子们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编号17:工业垃圾的“淘金者”,危险废物的“终结者”
董金庆:大连东泰产业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董事 长。他是国内产业废弃物集中处理的先行者。他的公司安全处置了全市八成以上危险废弃物和一半以上固体废物。市区所有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全部由他旗下的公司进 行无害化处理,每天处理城市污泥400吨,向城市燃气管网日供燃气1.1万立方米,可解决4万户居民日常用气,相当于每年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10万吨。 多次承担环境应急危险废物处理任务。
编号18:“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各国的环境问题都能解决好,地球才能好。”
鹤田 晓:北九州市环境商务促进会KICS会 长,九州地域环境及循环产业交流协会K-RIP会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频繁往返于中日之间,累计行程40多万公里。积极推进中日“大连环境示范 区”开发调查项目、中日“大连示范城市”、大连市生态工业园区(静脉产业类)建设等项目的合作,如今依然不遗余力地为中日环保合作奔走,成为中日环保国际 合作与交流的促进者和推动者。
编号19:设计独到的科技载体,为中小学生开辟了认知环保的第二课堂
霍劼芳: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主任。为了 让环保意识在中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他创立了环保教育课程体系,将气象与环保、天文与环保等内容纳入其中。从环保知识竞赛到“环保嘉年华—碳梦之旅”,5 年来已有10万余人次走进了这座科技与环保的大课堂。他还为社区老幼开设环保讲座。在他的带领下,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被评为“大连市首批环境友好型 教育基地”。
编号20号:东北规模最大的水务公司,创造多个“中国第一”,承担了我市主城区70%的生活污水处理
大连东达水务有限公司:东北规模 最大的环保水务公司,18年来它的足迹遍布东北及内蒙地区,由它提供水环境改善服务并投资、建设、运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已有21座,服务城市覆盖人口达 3000万。从马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到春柳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直至即将投入运营的寺儿沟污水处理厂,都由东达水务建设和运营,承担了我市主城区70%的生 活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