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网站!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新闻视点

城市家书 民意民智的集结、凝心聚力的真情

 

城市家书——民意民智的温暖集结、凝心聚力的真情激荡
——新商报写给大连的一封信大讨论活动纪实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大讨论活动中,大连市民满怀真情用“家书”的方式争相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近日引起 了国内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10月26日,新华社以《2148封城市家书成大连干群沟通平台》为题,盛赞大连在畅达民意汇聚民智民情方面的创新举措;10 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题刊发了《大连“城市家书”彰显城市文化》的消息,对“城市家书”给予高度评价:一封封直言不讳、批评建议的家书,畅通了民意 表达渠道,凝聚了未来发展共识,彰显出厚重的城市文化和市民文明。10月3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也在早7时黄金时段予以报道。
  大连的“城市家书”究竟是怎样的缘起?《写给大连的一封信》活动,在城市中掀起怎样的激荡?给人们输送了怎样的温暖?焕发了大连人建设美好家园怎样的信心?活动纪实《城市家书 一次民意民智的温暖集结 一次凝心聚力的真情激荡》,今天将给您提供全景式解读。
  10月25日,家住虎滩新区碧浪园33号楼的韩福元习惯性地打开报箱,取 出尚带着墨香的新商报,刚一展开就被市委书记唐军写来的城市家书所吸引……一股暖流在他心中涌动,回到家中他马上给编辑部打来电话,称自9月7日新商报推 出《写给大连的一封信》活动以来,他就一直关注着每封“城市家书”。现在他也要提笔给生活了近40年的家乡写下他的感动。
  那天早晨,像韩先生这样被打动的市民很多。第一封写来城市家书的“80后”女孩付珊珊,写下长信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周晶,亲自送信上门的退休高级工程师张保鑫等,在读了唐军书记的来信后,打来电话诉说他们的感受和对城市未来的信心。
  央视《新闻调查》制片人耿志民发来邮件说:“当一座城市有着家庭的温情、骄傲、荣誉和批评的时候,她是最强大、最生机勃勃、最前途无量的。”
  大连,你好:想对你说的特别多……
  ——80后女孩付珊珊
  “写给大连的一封信”活动始于今年9月。
  如何落实“大讨论”精神,发挥媒体的平台效应,让干群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大连市委宣传部和大连报业集团领导要求各媒体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结合各自特点和平台效应,创新形式,摆脱以往此类报道的窠臼,“量身订做”出有利于市民参与的载体。
  经过几番“头脑风暴”,大连报业集团麾下的新商报上下通过了用《写给大连 的一封信》的表达方式启动大讨论的创意。作为中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开放城市,这些年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然 而,同当下中国其他城市一样,大连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此生发的一些问题引来诸多关切。亲切温馨的家书形式,更容易打开市民的心扉,让“大讨论”的真义 得到深层传递,从而真正形成上下一心共建富庶美丽文明大连的良好局面。
  9月7日,如今被新商报年轻的采编人员称作精神与信念的48天洗礼,就这样在“大连你好,见字如面”的期待中启程。为了让更多的市民能加入其中,新商报编辑部公布了四种参与方式:邮箱、平信、微博、口信。
  当天上午9时33分,第一封邮件就到了。这是一位名叫付珊珊的“80后”女孩的来信。老家在黑龙江的大学毕业生付珊珊,用了近3000字表述对大连房价、公积金和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建议与希望。这封信的标题便是《一个“80后”的心里话》。
  就这样,这封未经任何授意的普通青年白领的来信拉开了《写给大连的一封信》的序幕,也启动了669万大连人的情感与理性的共振激荡。
  大连市侨联副主席、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周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著名作家邓 刚,大连中心医院院长、心内科专家孙喜琢,中国物业协会副会长、大连远洋物业管理集团董事长赵金旭,海归学者、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刘斌等都发来了对所在领域 的建言信,向人才战略、医疗卫生、物业管理、港口建设等方方面面献上了真知灼见。而这些信件刊发后,即引发了成千上万市民的热议。一叠叠沉甸甸的平信、长 短不一的邮件和微博,每天都在刷新前一天的纪录。
  挚情燃九月,家书抵万金。“城市家书”以亲切、温馨的形式,不仅建立起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彼此沟通的桥梁,更打开了城市爱与理性的喷发闸门。
  当爱被唤起并召集,生发出的不仅是感动,更是一种城市前行的力量。
  沿海城市中,像大连这样有特色的城市比较少见。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大海赋予了大连人海纳百川的胸怀、坦率正直的性情,更赋予大连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深沉博大的爱。
  在48天的活动里,新商报编辑部共收到2148封来信。作者中有白领精 英,有蓝领市民,有“我爱大连从未离开”的家乡建设者,有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也有南来北往关注大连这座名城的中外访客。不同的是身份,而相同的则是对大 连的爱与期待。几乎每一封信的开头都标注着“大连,你好”这四个朴实无华的字。它融化了地区、性别和肤色的不同,成为民智民意的温暖集结。
    热爱一座城市,需要理由,更需要逻辑。
    城市家书,是滚烫的民意,是丰沛的民智,是城市胸怀与雅量的检阅,更是责任与担当的一次城市精神总集结。它是大连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中一朵璀璨的浪花,来 自广大市民热烈的推动力,来自城市管理者真诚的包容力,共同汇成一股强大的凝心聚力的洪流,激荡着669万大连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的前行脚步!
    青山不老,碧水长流。城市家书没有句号……
 
                                               新商报报道组记者马力 耿聆 周吉来 闫旭滨
电子邮箱:dlepva@163.com    总共访问量:25697529   今日访问:169   昨日访问:1092
Copyright © 2009 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辽ICP备09007174号
技术支持:中世创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