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将出席丹麦哥本哈根峰会
昨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透露,中国政府决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出席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
秦刚称,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国际社会合作应 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和基本法律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政府期望哥本哈根会议能够按照“巴厘岛路线图”的授权达成公平、合理的安排,促 进公约和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
有记者提问,美国白宫近日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作出承诺,即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对此,秦刚表示,中方认为,按照“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所有发达国家都应承担可比的量化减排指标,有关各方都应为此做出最大努力,从而推 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因此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应该承担与其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相匹配的责任。(记者邢世伟)
■ 政策前瞻
降低碳强度拟纳入“十二五”
国务院把降低碳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此举意味着在全国人大审议国务院提交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时,这一指标将会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中国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将万元GDP能耗降低和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首次纳入中长期规划的约束性指标,意即此类指标为必须完成的目标。
在“十一五”规划实施首年,即出现了上述两项指标不降反升的局面。为强化执行,中央出台了相关的考核办法,甘肃省长徐守盛曾言“若完不成任务,中央将会问责他。”
■ 新闻背景
《京都议定书》
时间:1997年12月 地点:日本京都
成果: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 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曲折:美国人口占全球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于1998年签署 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 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巴厘岛路线图
时间:2007年12月 地点:印尼巴厘岛
成果:经过十多天的马拉松式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名为“巴厘岛路线图”的决议,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一座新的里程碑。
亮点:
1.强调国际合作。
2.把美国纳入进来。
3.强调了另外三个以前曾忽视的问题: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及资金问题。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极为关心的问题。
4.设定了时间表,2009年向《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递交工作报告。
哥本哈根峰会
时间:今年12月7日起 地点:丹麦哥本哈根
任务: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记者 杨华云 赵建中)